不過一來這要經過法律程序,二來是這時就會產生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的問題,這時你要確定你的財產是比對方少的,否則這樣算下來你還要把一部分財產分給對方。
三是政治上的緊張會增加,帶來經貿突然中斷的風險。外界關注,歐洲經濟要戒斷「中國成癮症」將會很痛苦,但時代已變,必須更早做準備
該數據顯示第一線廠商對未來景氣轉趨保守,而資本支出、擴廠等計畫將延遲。半導體:電子業庫存高,資本支出趨於保守 面臨全球經濟放緩,北美、歐洲持續受到通貨膨脹困擾,大中華區又受到房地產不振影響,消費市場終端需求趨於疲弱。年初官方單位預期GPD年成長率4.42%,下調為3.91%,而去(2021)年GDP成長為6.57%,下挫幅度也越來越快的趨勢。力積電則原訂今年第4季移入設備的計畫要到明年首季才會達成。其中以晶圓代工、記憶體、面板以及手機相關指標長為主,透露整體景氣正遇逆風。
而台灣6大產業回報PMI面臨緊縮依序包含了:電子暨光學產業(45.5%),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(47.2%)、基礎原物料產業(47.3%)與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(49.2%)。受到全球通膨影響,台灣GPD下修、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中斷24個月擴張轉為緊縮,創下10年來最大單月跌幅。(2022/08/03 11:30|更新:李芯,核稿:羅元祺) 台鐵局在2日發布最新消息,宣布針對月薪低於3萬元的低薪員工,薪資調整方案已經陳報交通部核定,追溯至8月1日開始實施。
王國材日前指出,勞資協商目前最大的爭議在於加薪和職工福利金。」 中華郵政旗下的中華快遞基層工人,日前透過工會團結爭取調薪,成功讓僅有2萬7000元的薪資調漲5000元同樣推動這些東南亞語言課程的學校,其日語或韓語的課程都遠遠超越東南亞語言的課程數量,筆者也曾經詢問過多所大專院校開課單位之主管,部分主管認為這是學校選課人數機制,但實際上,泰語或泰文課程的選課人數經常數字都在40-60人,甚至還會超過,如果需要多開課程那人數上並不是問題,另外也有主管直言學校就是用教育部的經費開課,沒有經費後這些課程基本上也不會繼續開,這種現象目前已經有不少泰語老師私下提到,原本學校開四個學期(八學分)的課程,接下來要縮減成為兩個學期(四學分),最直接因素就是學校不願意以自己的費用開設東南亞語言課程。不過在此也必須說明,從當年到現在還是有大專院校以專業態度推動東南亞語言教學,其代表就是國立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,該系的「越南語組」自創立以來就是以相當專業的角度推動「越南語教育」。
東南亞語言課程的建構?在新南向政策推動之下,各大專院校都可以申請政府補助開設東南亞語言課程,但多數學校的做法並非用於加深學生東南亞語言能力之深度,而是選擇撒網捕魚方式,廣開東南亞語言課程讓更多學生上課,最實際的案例就是課程多以「兩學分」開設上下學期,最多四個學期總計「八學分」,但也有部分學校選擇上下學期都開兩個班,以泰文而言就是只有「泰文一」與「泰文二」,這樣看似很多的情況下,只要與其他語言相比馬上就能發現問題。而接下來筆者要談的就是同樣有教育部經費補助,卻忽視「專業」的現象。
而在6月底又出現相同的狀況,中文系要求「英語授課能力」,其問題仍在於中文系教師的培訓過程並沒有「英語授課能力」的培養,當然可能會有人覺得這是想徵求外籍教師,但外籍教師的中文理解能力真的能比本國籍教師好嗎?這又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。今年5月花蓮縣111年度國中、國小及幼稚園教師甄試要求國文老師考英文引發爭議,而這問題與前幾年吵很兇的大學英文畢業門檻現象相同,其關鍵在於台灣並非英語系國家,並沒有英語環境,因此許多報考的老師都相當不解不過在此也必須說明,從當年到現在還是有大專院校以專業態度推動東南亞語言教學,其代表就是國立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,該系的「越南語組」自創立以來就是以相當專業的角度推動「越南語教育」。而在6月底又出現相同的狀況,中文系要求「英語授課能力」,其問題仍在於中文系教師的培訓過程並沒有「英語授課能力」的培養,當然可能會有人覺得這是想徵求外籍教師,但外籍教師的中文理解能力真的能比本國籍教師好嗎?這又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。
今年5月花蓮縣111年度國中、國小及幼稚園教師甄試要求國文老師考英文引發爭議,而這問題與前幾年吵很兇的大學英文畢業門檻現象相同,其關鍵在於台灣並非英語系國家,並沒有英語環境,因此許多報考的老師都相當不解。同樣推動這些東南亞語言課程的學校,其日語或韓語的課程都遠遠超越東南亞語言的課程數量,筆者也曾經詢問過多所大專院校開課單位之主管,部分主管認為這是學校選課人數機制,但實際上,泰語或泰文課程的選課人數經常數字都在40-60人,甚至還會超過,如果需要多開課程那人數上並不是問題,另外也有主管直言學校就是用教育部的經費開課,沒有經費後這些課程基本上也不會繼續開,這種現象目前已經有不少泰語老師私下提到,原本學校開四個學期(八學分)的課程,接下來要縮減成為兩個學期(四學分),最直接因素就是學校不願意以自己的費用開設東南亞語言課程。東南亞語言課程的建構?在新南向政策推動之下,各大專院校都可以申請政府補助開設東南亞語言課程,但多數學校的做法並非用於加深學生東南亞語言能力之深度,而是選擇撒網捕魚方式,廣開東南亞語言課程讓更多學生上課,最實際的案例就是課程多以「兩學分」開設上下學期,最多四個學期總計「八學分」,但也有部分學校選擇上下學期都開兩個班,以泰文而言就是只有「泰文一」與「泰文二」,這樣看似很多的情況下,只要與其他語言相比馬上就能發現問題。而接下來筆者要談的就是同樣有教育部經費補助,卻忽視「專業」的現象
還有現場演出的拍攝版本,剪輯成10–15分鐘的短片放在網路上。」 黃建豪則補充,「當時三十歲了,不知道自己在幹嘛,茫然沒前途,好像不管怎麼努力都沒有結果。
那就是《兇宅》的起源。Photo Credit: © 嚎哮排演 《兇宅》系列以不同的靈異事件為鋪陳,與觀眾輕鬆互動台灣30世代的煩惱 不需要邏輯,劇本就是讓哏發揮到最極限 不管是《兇宅》第一集的同志鬼魂與崔蕭、林馬豪的三角戀,還是第二集的冥婚,甚至第三集加入吸血鬼,嚎哮排演的劇本往往很簡單,都只是簡略大綱的延伸而已。
「崔蕭跟林馬豪在故事裡面有得到什麼成長嗎?好像也沒有,過了三集他們還是一樣軟爛……這就像現代社會有一群人覺得未來沒有希望,寧願一直軟爛下去,這種生活態度值得我們省思:活得開心是否比較重要?」 他們提出的議題很符合近幾年大眾心理學的探討:當努力已經不能達到上個世代設定的主流「成功」定義,人該如何「活」?關鍵評論網亦曾有個專題在討論「厭世代」──低薪、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。他們也認為這是一種讓自己上場放鬆的方式。演員身兼工作人員與表演者兩種身分、角色跳入或跳出,一點都不突兀。嚎哮排演從2016年起耕耘至今的《兇宅》系列,是近幾年企圖心強烈之作。而寄居於他家的,則是以好萊塢演員為目標的林馬豪,自認演技優秀,但always是個小臨演。觀眾看我們的戲,很多時候鬆到忘記自己的社會身分。
《六人行》的編劇阿斯特羅夫(Jeff Astrof)就曾說過改劇本改到日日見天明,在台灣,賴聲川的《我們一家都是人》「早上看新聞,中午編劇,晚上演出」也引起李立群的不滿,憤而退出表演工作坊。2019年,在詩劇場的演出加入三台攝影與一位導播,現場演、現場錄。
取而代之的,是舞台劇與線上形式的延續。黃建豪與蕭東意靠著日常排演時想出的笑點,一個串聯一個,最後再思考邏輯把全部的哏串起來。
當演員出戲、笑場,或跳出角色時,觀眾也能自然跟隨切換。這是他們的「鬆」,並且,「我們就是一直在把很鬆、很自在的狀態渲染出去。
這亦是他們十多年來逐漸摸索出的表演美學。他們也很常因為哏實在太好笑了,大幅修改劇本,以求讓笑點得到最大發揮。這能產生一種效果,讓觀眾有「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」的娛樂。同時有一季六集的網路影集。
黃建豪說,這就像回到莎士比亞(Shakespeare)那個時代,台上的演員與台下的觀眾往往是酒館裡一同喝酒的朋友,彼此又熟稔、又知道朋友在飾演角色。而那個「鬆」,就是黃建豪與蕭東意所追求的。
為了讓劇團的創作能量更能被看見,《兇宅2》做完後,他們認為時機成熟,萌生了做網路影集的念頭。它代表的不僅是台灣人的美語入門,根據統計,光是在美國,《六人行》的結局就有超過五千萬人看過,這表示情境喜劇幾乎可說是最受歡迎的戲劇形式,高度的生活化與互動性,能即時擾動觀眾的心情,帶來情緒上的迅速轉換。
嚎哮排演有個上台前的儀式,劇場觀眾入座前,就會發現演員們已經在台上,除了引導觀眾之外,也會與觀眾聊聊天,建立連結,觀眾因此能知道「演員」在「演戲」。」 Photo Credit: © 嚎哮排演 窮鬼住在兇宅裡,到底何者比較可怕?嚎哮的演出充滿層層堆疊又驚喜的笑點 從實體走向網路,再從網路走回實體 《兇宅》目前分成三個系列發展:劇場有三集,也就是2016年的《兇宅》首部曲、2016年尾的《兇宅2》、還有今年(2022)上演的第三集《兇宅III:終菊之戰》。
身為演員,將自己「鎖」進角色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,而沒有上台前後、沒有太過正式的轉化過程,他們也就不會讓自己產生過度的壓力,反而會回到舒適的狀態。黃建豪與蕭東意提到,兩人之所以選擇創作情境喜劇,是因為「能介於劇場與影像兩者之間、且距離不至於太遠」,更明確的說,他們在尋求的是可以在固定空間呈現、能輕鬆轉化成影像、甚至還能做網路上演出,專屬於台灣、且是他們這個世代的《六人行》。文:陳怡慈 每個想做情境喜劇的人,心中都有屬於自己面貌的《六人行》。儘管後續還有如《戀愛講義之安室愛美惠》、《住左邊住右邊》等,但電視圈的製作減少。
」屬於這個世代且早發的中年危機,爆發在他們的劇裡,讓不得志的自我消遣成為笑果,「你覺得自己過得很不好,可是還有一群人比你過得更不好,而且他們居然還能生活得很開心耶……我們是給大家反向的鼓勵啦。這個做法的網路迴響頗豐,影片點閱率超越30萬,效應遠比想像中來得大,似乎也自然地讓劇中角色在下戲後,還能有一個空間繼續「活」下去。
Photo Credit: © 趙珮榕 蕭東意(左)與黃建豪(右)開玩笑說,如果兩人再抱一隻貓合照,就更像一對戀人了 魯蛇都能過得快樂了,你何不開懷大笑 《兇宅》的故事主角有兩位,崔簫是繼承舅舅房屋、專靠房租過活的魯蛇,他的夢想是當YouTuber,可是訂閱人數只有1。彷彿這樣還不夠人生谷底似的,兩人所一起居住的448號4F之4,還是間兇宅。
犧牲自我、負負得正,讓各位得到正向的能量。」 因此他們的故事完全不說教,即使經歷了那麼多事件,角色也不會有什麼變化